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为什么有些家长很爱孩子,做错了却绝口不说“对不起”?
发布时间:2022.10.24 关键词: 原文来自:
  

来访者问:

如何看待「有些家长很爱孩子,做错了会用别的方式道歉,但绝口不说“对不起”」的现象?

在某节目中,男嘉宾李鸣表示自己对女儿从小的关心不够,虽然心里深爱着自己的小孩,行为却十分强硬,无形中带给了女儿很大的伤害。

易立竞在听到他对自我的剖析后,说到像李鸣这样的家长,内心很爱孩子,会用别的方式去表达歉意,但是就是绝口不说对不起。

节目中的专家也说中国式家长常常喜欢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性,拉不下脸来对孩子正式道歉,往往会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以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单方面与孩子完成和解,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心之爱咨询师答:

不少家长出于本能爱他们的孩子,他们有爱孩子的善意动机,可是对爱的相互性(“你之所给须是我之所需”)理解不够,付出时伴随着个人的强烈投射(“我之所需必是你之所需”),从而导致一厢情愿和适得其反的后果。

当用心良苦迎来孩子的伤心不满时,家长的委屈与内疚情绪便交织在一起。他们委屈于孩子不领情,又内疚于他们行事考虑不周。为了消化这种复杂情绪,他们往往用行动道歉,而绝口不提“对不起”:拐弯抹角地道歉表达了对孩子的爱又不以至于令自己颜面扫地。

当意识到犯错后,不少家长用服务行为(拿拖鞋、倒杯水)和物质(买东西、做美食)补偿孩子,这是一种心理退行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面对矛盾冲突时,家长实际上已经变得婴儿化了,他们没有能力用高级形式——语言来沟通即“就事论事”,而只能通过付诸行动和口欲满足来补偿孩子,以逃避碰撞带来的张力。这种补偿方式往往会导致爱的错位和爱的质量下降。毕竟,这种服务行动和物质补偿目的性太强以至于损害了孩子对爱的信任。

权威信念是深入中国民众的集体潜意识,家长则是权威最典型的象征。向孩子说“对不起”意味着伦理秩序的颠倒,这会迅速激起家长丧失权威的焦虑,他们潜意识认为说这三个字就等于臣服于孩子,于是只能“死不认错”,这有点类似于“士可杀不可辱”的味道。

家长不愿对孩子说“对不起”可能潜藏着对孩子理解力的不信任,担心孩子认定“错全在我们”,这就和家长内心的想法相矛盾“我们都有错”。对孩子说“对不起”可能加重孩子的偏执思维:“错都在别人”,如果孩子带着这种心态成长,将来在社会上必然遇到挫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在“对不起”上投射了对孩子成长不确定性的恐惧。

——袁寒柏老师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