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孩子厌学期,问我「为什么要读书?」,应该怎样为孩子解释读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02 关键词: 原文来自:
  

来访者问:

心之爱咨询师答:

孩子询问“为什么要读书”,表面上似乎是在探寻读书的意义,仿佛是寻找到了读书的意义之后,孩子就可以转变到喜欢读书的状态之中,事实上这是难以做到的,孩子提出问题的真实意图显然并不在单纯对问题的解答之中。

孩子发出这样的疑问,其背后有着很多的需求与想法,需要能够被看到或是讨论出来。有时孩子自己也未必很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们只是在根据自己内在的感受表达出来一些情绪,尚未能清晰地确定自己的真实意愿,所以只是单独针对“为什么读书”,而给予相应的解释,恐怕很难会得到孩子的认同。

为家长,想要帮助孩子,首先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与理解孩子的困扰真正在哪里,如果只是简单地回应表面的问题,容易失去了更接近孩子心灵的机会,也容易引起关系上的对立,双方形成辩论的状态,却都没有真正触及互动背后各自的内心需求。

孩子遇到困扰,内心需求着获得父母的支持与有效推引,而父母因感受到焦虑而期待着快速缓解情绪,双方的内心世界在这一刻没有真正相遇到,只是就事论事的讨论,就很难获得有效的结果。

对于孩子提出相类似的疑问,不妨跟随孩子的问题,问一问“怎么会有这样想法”?是否是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尝试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会与理解他的感受,了解孩子经历了什么而产生出来这样的疑惑。

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孩子也在尝试着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他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很想通过选择放弃的方式来帮助自己不去面对,但内心也不愿接受这样的选择,因此以提出疑问的方式寻找着自己可以进行下去的勇气与支持。

每当孩子有这样的询问时,常常是在以理智化的问题表达着内心的情感需求,倘若此时父母依然选择理智化的方式回应,恐怕结果就会不尽人意,因此父母可以尝试转换沟通的模式。父母可以暂时停止头脑的思考与应对,实时感知与觉察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情绪体验,可能会体验到一些很想回避而不想触碰到的感觉,有时不舒适的感觉会很快将我们导向思考的层面,而这种快速的反应机制常常会促使父母错过了与孩子展开更多的情感互动。

现实中孩子的一些理智化思考习惯,也常常受教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过于理智化,容易将亲子关系推向理性辩论的模式中,而失去情感上的联结与支持,因此如果父母能够努力做到对自己情感互动的发展与使用,则会对改善亲子互动,以及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困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刘丽宇老师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