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你爱的那么努力,他却感受不到
发布时间:2018.06.23 关键词: 原文来自:
  

 当我们学会了爱自己,我们才知道:

原来,爱是那么容易地给予

原来,爱是那么容易地得到 


(本订阅号第319篇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微信图片_20180623105942.jpg


小枫是个8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养育中产生了无力感前来求助。


“他才8岁,稍不如意就冲我大喊大叫!”

“每次写作业都各种拖,我实在受不了!”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他听话一些?”

“我也不想要老二了,就想把他抚养成人。可是怎么就那么难?”


我认真听着小枫说的每一句话,感受着话语背后的无助和不知所措,脑子里却想问一个问题:“你爱你的孩子吗?”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冒出这样的问题,可是,此时此刻,我就是想知道答案,想知道小枫是不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

“你爱他吗?”这句话就这样自然地被问出来,我能觉察到自己多么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小枫的内心,了解事情的真相。

小枫被我问得心里打了个趔趄,她的眼睛突然停滞下来,心就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可是,很快她回答道“爱呀!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

我知道小枫的回答是出于母爱的天性,是的,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无须后天学习。可是,后天的学习却让很多母亲对这份“爱”附加了条件。


“我相信你说的话!你是爱孩子的。那么请告诉我,你的孩子,他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我继续问着。

“白色吧!对,他喜欢穿白色的衣服!”

“他最喜欢妈妈的哪些特点?”

“最喜欢我的特点?”小枫开始疑惑。

“你能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吗?”

“他现在,已经没有优点。”小枫快速地回应着。


与小枫的对话很有意义,它至少能投射出小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做一个推测的话,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小枫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但是孩子有自己的自主和思想,小枫在养育上失控了,所以才抓狂无助。

即便是这样,“小枫爱孩子”这个事实也是不容置疑的。只是她的爱与孩子需要的爱之间存在一些差距。是什么导致这个差距的出现呢?咨询中,我们邀请小枫把自己的无助、焦虑捡起来,然后一起进行深入地探索,找到让自己无助、焦虑的那个部分,然后再一起针对这些部分工作。

微信图片_20180623110043.jpg

爱是一种能力,爱的给予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获得充足的爱。储爱槽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正如小枫在重要家人等社会支持系统中获得充分的关爱,心灵得到足够的滋养,她的储爱槽里就蓄积着充足的能量,这样的能量会自动传递给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否则,储爱槽是干涸的,爱就没法流动。在小枫的生活里,她一直以为自己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儿,的确,父母也经常把“我爱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可是,真正流到小枫内心的爱,却并不多。

记忆中:


小枫希望妈妈能停下手中的活儿,看着她说话,但妈妈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她的关注点并不在小枫身上;

小枫有自己关心的话题,当她说出来时,她感受不到父母热切地回应;

小枫做错了事情,爸爸总是用带着情绪地语气说“没关系”,可是小枫觉得对爸爸来说,真得有关系;

……


被滋养过的孩子个性丰富,可缺爱的孩子却出奇地一致。当他们成为了父母,他们会因父母的职责透支着储爱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努力给与孩子那份“应该的爱”。然而,“应该的爱”并不稳定,它会因环境、情境、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它不是真正的爱。

一个没有被爱滋养的人,做了父母之后是危险的。但是,有很多和小枫一样的人可以选择自己重新喂养缺爱的心灵。事实上,每个人的成长中都要有这份职责存在。当我们不完美的父母,那么努力地爱我们,我们却感受不到时,在后天的成长中,我们要学着用自己舒适的方式滋养自己、喂养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盈有活力。当心灵被再次滋养,我们便经历了一次爱自己的旅程,而当我们学会了爱自己,我们才知道:

原来,爱是那么容易地给予;

原来,爱是那么容易地得到。


—————————

心之爱 | 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联系授权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