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
伴侣之间,一方总是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对方好,比如指出对方的缺点、替对方做一些认为对的选择。然而,另一方却常常感到不被理解、被控制,甚至因此引发争吵。
多次尝试沟通,但总是陷入「我为你好」和「你根本不懂我」的循环。这导致关系中积累了许多无形的隔阂和疲惫,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想知道,如何才能在关系中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让彼此的需求真正被看见和理解?
咨询师答:
以「为对方好」为由,调整伴侣的言行/习惯,经常是自身需要的投射,往往源自主客体分化不足。简单地说,就是“你我不分”。
你为对方好是建立在你的信念和价值判断上,完全有可能和对方的信念、价值背道而驰,故而,这是你在满足你的需求、感觉而非对方。
就比如,你真心喜欢吃橘子,于是拼命往伴侣嘴里塞橘子,可是伴侣喜欢吃梨,甚至可能讨厌吃橘子,他不领情就太符合情感逻辑了。故而,在在为对方好,想要最某事前,不妨先问问:“你需不需要?”“愿不愿意?”
对你的“为你好”为何不领情,伴侣可能有以下潜在信念:(1)他感觉你在贬低他:“我很厉害,你很愚蠢。”(2)他感觉你在控制他:“你必须为我而活,为我的感受负责。”(3)他感觉你在哀求他:“我怕的要死,你快别干了!可是:“那是你小题大做,和我何干?”
有时伴侣可能确实有一个非常差的习惯,例如经常熬夜、烟瘾很重,你忍住不为他好,你不说点啥和做点啥几乎不可能。
可是,你依然要树立这种信念:“我永远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我愿意接纳愿望落空!”且懂得点到为止。如果他的习惯、言行严重影响到你,那就制定行为边界。
我要想特别强调的是以上所谓严重影响通常是直接且物理、生物性的影响,而不是完全为你的感受负责。例如,你不想吸二手烟,你可以让他到阳台、卫生间吸烟,可是,你不能说:“想起你在卫生间吸烟,我就受不了,所以,你必须戒烟。”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妥协,就要考虑是否适合在一起。否则,就你依然是在控制他,哪怕你再用心良苦。
——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