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从心理学角度看,嫉妒心理的根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27 关键词:嫉妒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北京心理咨询机构 原文来自:
  

咨询师答:

嫉妒心理是复杂的情绪反应,其根源可以说是是生存本能的遗留。

嫉妒源于进化中对有限资源的竞争本能;同时也源于对自身利益维护的保护机制。既是一种向外的具有攻击性的能量,同时也是维护自尊、维系内心平衡的保护机制。

从心理动力学观点来看,嫉妒源于童年经验的投射。养育早期所经历的被剥夺感,常常会引发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匮乏感,导致成年后对他人拥有的特质或资源过度敏感。

嫉妒可以是内在情绪的被激活,也可以是对潜意识中自我不足感的防御,通过贬低他人成就来缓解焦虑。

嫉妒情绪本身并非全然消极,适度时会推动自我的改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持续强烈的嫉妒则会损害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复杂竞争情景可能更容易放大其负面的效应。现代社会包含有太多的催化因素,比如:社交媒体的暴露,频繁接触他人精心展示的"高光时刻"会扭曲现实比较,加剧被剥夺感的体验;以及过度强调外在成就(财富、外貌)的价值观、高度物化的评估体系更容易放大嫉妒的触发频率。

感知到自身嫉妒的情绪,了解到嫉妒的存在,承认它,接受它,将其转化为对自我需求的理解,将他人的成就重新定义为自我期望达成的目标而非是向自己施加的压力或威胁,将嫉妒转化为提升动力或合作机会,建构自己的内在价值标准,减少依赖外部的比较,将会有助于消除或者缓解过度激烈的嫉妒情绪所带来的不适心理。

——刘老师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