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念、冥想,一个很大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5.10.29
原文来自: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因为咨询室里,我也会经常接到一些本身就是正念老师、本身也是做冥想导师的来访,依照我们对正念、对冥想的理解,那TA好像应该是一个情绪相对稳定,并且自我功能相对比较完善的一个人。

但是我们会发现,TA们为什么来到咨询室呢?

也就是,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他们为什么会学正念、学冥想?TA们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发现,TA其实是不希望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情绪起伏,才去学了正念或者冥想,或者其它一些稳定情绪的工具。


在咨询中我们会发现,TA其实是无意中把正念、把冥想当做了一个压抑情绪的工具。最后正念和冥想,不但没有帮助到TA,反而成了TA压抑情绪的另一种方式。

TA不断地要让自己情绪平稳、平稳、平稳,因为TA无法去承担剧烈的情绪起伏,TA认为这是不对的,是有问题的,我们应该让自己保持在一个平稳状态里才是正常的。

我个人觉得,这其实也是对正念、对冥想、对情绪的一个误解。一个人的正常的情绪,它本来就是一种有起伏的状态,如果我们不允许自己那些大的情绪,比如说愤怒,不允许这样的情绪出现,甚至我们一定要去消除掉它,最后不但这些情绪没有消除掉,反而会变成一个被压在底下,随时可能会爆发的状态。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样的一些工具它的效果呢?那就是一个人的动机——你到底用它来做什么。以为一直这样练下去,我好像就能保持一个平稳的情绪,我觉得这是对情绪的一个误解。

当然我们说正念、冥想这类的工具,它是我们舒缓情绪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但是我们可能需要问自己的就是:我用这些工具,是不是因为我不接纳那些所谓的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梳理,那么这些工具,任何一个工具,都可能会变成一个压抑情绪的方式。

我记得一位搞静修的老师,TA其实提出来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也就是说你要静,你得先动,也就是说你需要动静结合。你先动,你才能更好地安静下来。那我的理解就是,在这个动的过程里,其实是去释放了很多也许那些大的,不被接受的一些情绪,这个时候反倒是更有助于我们去安静下来。

所以我们说,无论是正念、冥想,它的一个特征好像就是缓缓的,慢慢的,没有很大的动静。那也许这个老师,TA讲的这个点,我觉得还是蛮值得借鉴的。就是如果我们想做一些安静的练习,类似于正念、冥想,那不妨可以先动起来,然后再去静下来,也许它更能起到一个舒缓情绪的作用。

(陈珂含老师口述,心小爱编辑整理)

返回列表 >
服务热线
13121657046
Copyright © 2017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